明末清初瓦刺各部经过长期发展变化、迁移和战争并融合和吸收了周
明末清初,瓦刺各部经过长期发展变化、迁移和战争,并融合和吸收了周围突厥语系及东蒙古诸族成分,最后归并为准噶尔、杜尔伯特、和硕特、土尔扈特四大部,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。其牧地,西北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、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移动,西南向伊犁河流域推进,东南向青海迁徙。准噶尔部又名绰罗斯部,因该部和杜尔伯特部的首领同姓绰罗斯而得之。初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至霍博克河、萨里山一带,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。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。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,西徙后,辉特部居之。和硕特部游牧于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。诸部分牧而居,互不相属。另设一松散的议事机构——“丘尔干”(蒙语“会盟”之意),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,作为协调各部关系、加强封建统治以及抵御外侮的临时组织。其盟主初为和硕特贵族首领博贝密尔咱、哈尼诺颜洪果尔、拜巴噶斯等。世纪年代后,准噶尔部哈喇忽喇及其子巴图尔珲台吉,在与和硕特部托辉特斗争中渐占优势,成为实际上的盟主。明崇祯十三年()厄鲁特和喀尔喀蒙古封建主会盟于塔尔巴哈台,制定新察津·必扯克(法典,即年蒙古—卫拉特法典),确定喇嘛教为共同信仰的宗教。厄鲁特蒙古原采用回鹘式蒙古文字,年后使用托忒文。
明崇祯元年(),土尔扈特和鄂尔勒克率其部,联合和硕特、杜尔伯特的一部分,约五万帐之众,徙牧额济勒河(今欧洲伏尔加河)下游。十年前后,和硕特顾实汗等也率所部迁移到青海一带,并以维护黄教为名,派兵占据青藏高原。而当时准噶尔、杜尔伯特、辉特部,以及一部分和硕特、土尔扈特属众仍留居天山南北,逐渐形成以准噶尔部为核心,联合厄鲁特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、突厥部落的强大政权。故清代史籍往往把厄鲁特也统称为准噶尔。准噶尔部地方政权与中原地区政治、经济联系甚为密切。
世纪年代,噶尔丹称汗后,伊犁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。除统治天山南北外,其势力曾远及塔什干、费尔干纳、撒马尔罕等地。世纪前半叶,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,其境内共有二十四鄂拓克、九集赛、二十一昂吉,设置各级官吏进行管理。畜牧业、农业、手工业均有所发展。乾隆十年(),噶尔丹策零病故,准噶尔统治集团汗位之争激烈,内战频仍,杜尔伯特“三车凌”(部长车凌、台吉车凌乌巴什、车凌孟克)等纷纷率众内附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清廷出兵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割据势力,统一西北。三十六年,土尔扈特渥巴锡,率众从伏尔加河万里返归祖国。清廷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,编置佐领,以札萨克领之。厄鲁特蒙古的后裔至今仍生活在新疆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一带。
土尔扈特部
清代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。元臣翁罕后裔。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,世纪年代,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,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、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额济勒河(伏尔加河)下游,自成独立游牧部落,但仍不断与厄鲁特各部联系,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。康熙五十一年(),康熙帝派出图理琛使团,途经俄国西伯利亚,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,探望土尔扈特部。乾隆二十一年(),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,假道俄罗斯,历时三载,到达北京,向乾隆帝呈献贡品、方物、弓箭袋等。
土尔扈特人自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,不断反抗沙皇俄国的侵略与奴役。世纪年代,俄国著名农民领袖拉辛领导顿河农民起义后,伏尔加河两岸土尔扈特人民纷起响应。世纪末,土尔扈持著名首领阿玉奇汗率领部众积极支持巴什基尔人的起义。世纪初,土尔扈特人民仍不断掀起武装起义,反抗沙俄在伏尔加流域的统治。乾隆三十六年,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(阿玉奇汗之曾孙)为摆脱沙俄压迫,维护民族独立,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,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,历经千辛万苦,胜利返回祖国。
清廷对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的爱国正义行动十分重视。乾隆帝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多次接见、宴请渥巴锡等首领,对其部众也给以牛羊粮食、衣裘庐帐。并亲撰《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》、《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》碑文两篇,立碑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。同时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,其余大小首领也分别给予封爵。分土尔扈特为新、旧两部,旧土尔扈特由渥巴锡统领,分东西南北四路,共十旗;新土尔扈特由另一首领舍楞统领,分二旗。对土尔扈持部牧地也作了妥善安排。
葛逻禄
~世纪间的西突厥别部。亦称葛罗禄,地处北庭西北,金山(今阿尔泰山)之西,与车鼻部接。鄂尔浑突厥碑文作Qarluq。有三姓,一曰谋落,或谋刺;一曰炽俟,或婆匐;一曰踏实力,故文献中常称为三姓葛逻禄。首领号叶护,故又号三姓叶护。初属薛延陀汗国。世纪年代初,唐朝将领高侃伐车鼻部,葛逻禄归属于唐。年(唐显庆二年),唐以谋落部为阴山都督府,炽俟部为大漠都督府,踏实力部为玄池都督府,后又分炽俟部之大漠州为金附州都督府。三姓处在东西突厥之间,常随东西突厥之兴衰而叛附不常。年,与回纥、拔悉密一起,攻杀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,立拔悉密酋长阿史那施为颉跌伊施可汗,葛逻禄、回纥之长自为左右叶护。年,葛逻禄部与回纥部一起,攻杀拔悉密部颉跌伊施可汗。回纥部首领骨力裴罗(逸标)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,年(唐天宝五载)被唐封为怀仁可汗,于是,在乌德山的葛逻禄部归于回纥。在阿尔泰山及北庭一带的葛逻禄,自立叶护,归属于唐。年,葛逻禄强盛起来,逐渐取代突骑施,占有楚河流域西突厥故地,其中包括著名的碎叶城、怛逻斯城。年葛逻禄在北庭一带,与吐蕃联军,战胜了回鹘,但是没有多久,回鹘进军西域,在北庭、龟兹、拔汗那(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)一带败葛逻禄与吐蕃的联军。当时,漠北、西域的形势大致是:漠北是回鹘汗国;回鹘的西北是黠戛斯;黠戛斯西南是葛逻禄;葛逻禄南是吐蕃;葛逻禄西南是入居中亚的大食。他们之间有战争也有经济和文化交往。年,漠北的回鹘汗国灭亡,部众大部分西迁,其中有十五部奔葛逻禄。到了世纪前半期,在葛逻禄地区形成了哈剌汗国(黑汗王朝)。后来,直到蒙古人入居中亚之后,葛逻禄称为合(音哈)剌鲁,在这一带仍很活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