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继隆的这手妙棋,对后来战事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
李继隆的这手妙棋,对后来战事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。
辽军前敌总指挥萧挞凛自恃骁勇,亲自赴阵前观察澶州地形,可是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已经成为宋军的狙杀目标。完成狙杀任务的乃是澶州城内威虎军头张瓌,要当军头没点本事也不行,他是一名神射手。其实张瓌也不知自己狙杀的对象竟然是辽军前敌总指挥,只是知道此人当是高级将领,便用床子弩瞄准,一箭正中萧挞凛的额头。
萧挞凛死了。他是契丹军队中最出色的将领,文武双全,通晓天文地理,屡立战功。他与耶律休哥不同,是坚定的南侵派,力主大举进攻宋帝国。萧挞凛之死,震动辽军,萧太后抚其柩车痛哭,伤心不已。契丹南侵之谋,萧挞凛是始作俑者,他一死,辽军中与大宋议和的想法开始滋生。
此时辽军大将方死,士气低落,李继隆快马将捷报告予宋真宗,并建议皇帝先不过河,暂时驻于南城。但是寇准却不这样认为,他向皇帝说:“陛下不过河,则人心益危,敌气未慑,非所以取威决胜也。”说实话,这个寇准胆子也够大的,硬逼着宋真宗往火坑里跳。李继隆建议不过河,那是顾及皇帝的面子,可是寇准却不给皇帝一点面子,让他下不了台。那一刻,宋真宗真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,无可奈何之下,只得勉强同意过河,前往北城。
寇准是对的。
皇帝的到来,确实大大鼓舞了人心士气。宋真宗入北城后,登上门楼,张黄龙旗,旗正飘飘,诸军皆呼万岁,声音之响亮,数十里外也听得到。
此时,无论是宋帝国还是辽帝国,都想体面结束这场战争了。
对于宋帝国来说,皇帝御驾亲征,可是澶州仍然还在辽军的包围之中,危局未解。这个所谓的亲征,其实十分勉强。以前太祖皇帝、太宗皇帝亲征,都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作战,是主动性的征伐。而真宗的亲征,只是被动的防御罢了,底气严重不足。况且自亲征以来,宋真帝多次打起退堂鼓,若不是寇准的坚持,他恐怕一路逃到金陵去了。因此,皇帝夜长梦多,巴不得早点结束战争。
那么辽国又如何呢?
萧太后首先得考虑一件事,辽军能不能继续深入,直捣开封呢?若是没有胜算,那么这战争打下去有什么意思呢?显然,萧太后没有胜算。萧挞凛一死,军心已是动摇,士气已是受挫。反观大宋军队,却因为皇帝的到来而备受鼓舞。此消彼长,辽军的军事优势已经无存了。更重要的是李继隆的复出,他一出马便出手不凡,伏击萧挞凛得手。可以料想得到,如果战争拖延,这位可怕的对手还会创造出奇迹的。
既然双方都想结束了,议和就顺理成章了。
宋真宗派了个和谈代表前往辽营,此人名叫曹利用,他拜见萧太后,就具体和谈事项进行磋商。当然,曹利用权力有限,有些条款他不能做主,于是萧太后便派韩杞与他一起入澶州,直接向宋真宗提出条件。
韩杞拜见宋真宗后,提出了一个条件:辽国要索取关南之地。所谓关南之地,就是瓦桥关以南的地区。为什么辽国提出这个要求呢?自从五代时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国后,历代中原政权都想收复这十六州,但是只有周世宗柴荣取得部分成功,收复了关南之地。如今宋辽和谈,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摆到台面上了。辽国人的看法是,他们得到燕云十六州是完全合法的,既不是偷也是抢,因此大宋必须把关南之地归还。
这个条件,宋真宗无法答应。
要知道大宋帝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,从开国始,关南之地就属于大宋,怎么可能割让呢?谈判陷入困局了。怎么办呢?最后,宋真宗做了妥协。首先,皇帝明确一点,土地问题,决不可割让,否则只能血战到底了;其次,大宋帝国每年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金帛给辽国,以换取和平。
- 4a广告公司笔试题是什么?常见题目合集分享[图]
- 常务副总经理职责是什么?[图]
- 八月札幌和预知子的不同[图]
- 竹茹的四大效应与作用[图]
- 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[图]
- 预防及处理流产早知道[图]
- 被挑剔情绪影响到了工作热情[图]
- 可以用白酒洗头吗?[图]
- 莫让维生素变成危身素[图]
- 七个妙招有效缓解工作焦躁症 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[图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