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谈论山林隐居之乐的人未必能真正领略到山林的乐趣;讨厌谈论
喜欢谈论山林隐居之乐的人,未必能真正领略到山林的乐趣;讨厌谈论功名利禄的人,未必是完全忘却了对名利的贪恋。
喜谈归隐者,未必真为清高之士。中国的古人有一个奇特的思维方式——归隐山林者多为智者高人。因此有许多希求功名者便以归隐作为跳板跻身士族之列。谈名利而色变的人,未必真是淡泊之人,淡泊之人无视名利存在,谈与不谈都与己无关。至于那些把钱财称为“阿堵物”“孔方兄”的人就更加可笑了。
因此,文未必真如其人,口是心非、心与口远隔千里者比比皆是。若真的爱慕名利,说出来又何妨,反而让人觉得坦诚;虚伪的人瞒得过人一时,瞒不过人一世,原形毕露反觉尴尬,何苦来哉!
山肴不受世间灌溉,野禽不受世间豢养,其味皆香而且冽。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,其臭味不迥然别乎!
长于山间的植物不受世人的灌溉,生在野外的鸟兽不受世人的饲养,但它们的味道却都香醇鲜美。如果我们能不受世间世俗礼法的污染,那么气质就会和庸俗的人有很大的不同。
自然造化出来的东西总是带着扑鼻的芳香来到人们的面前,抛去了斧凿之功使它们显得那么纯粹与清新,让人不得不爱。淳朴的人也是一样,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放下许多顾虑,感受到的是一种放松与亲切。因为他们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,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灵。就好像大人们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耍,因为他们质朴、天真,想哭就哭、想笑就笑,喜欢就说喜欢、不喜欢也毫不掩饰。
后天的教育与社会的历练往往会使人们失去童真与质朴。尽管如此,我们不可能选择不去长大。而且,教育和社会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道德素养,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抵制住诱惑,不受世俗的侵蚀,同样可以做一个纯粹的高品质的人。
好利者,逸出于道义之外,其害显而浅;好名者,窜入于道义之中,其害隐而深。
一个贪图钱财的人,其所作所为超出道义之外,所造成的危害虽然明显但不深远;而一个贪图名誉的人,其所作所为往往隐藏在道义之中,所造成的危害虽然不明显却很深远。
贪财好利之人,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道义于他们而言只是形同虚设。然而这种损人利己的不良品质,世人有目共睹,有阅历或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去避免或制止它。因此它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,但给世人带来的伤害却是有限的。而欺世盗名、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却用了所有的美德做面具,他们表面上是道义的典范,事实上却在道义的外衣下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。道义的掩护使人们对其难辨真伪,常常难以防范;而且好名之人为恶比好利之人更大胆,因为他们自以为无私,造成的危害却又是难以避免的。
为鼠常留饭,怜蛾不点灯,古人此等念头,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。无此,便所为土木形骸而已。
为了不让老鼠饿死而经常留一点饭,因为担心飞蛾扑火而尽量避免点灯,古人这样的想法,正是我们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契机。如果没有这种心怀,人也就和泥土、树木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心存善念是人类和万物得以生生不息的契机。为老鼠留饭,为飞蛾灭灯,古人对动物尚且如此,何况人乎?做人是要有慈悲之心的,如果人人都铁石心肠,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处于一片寒冷荒芜的沙漠,生存也将失去意义。“为鼠常留饭,怜蛾不点灯”,未必是真的让人给老鼠留饭,也不是让人不去点灯,而是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一颗同情弱者的慈悲之心。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治家睦邻,有一点慈悲,将会使人如沐春风,通体舒畅。
- 4a广告公司笔试题是什么?常见题目合集分享[图]
- 常务副总经理职责是什么?[图]
- 八月札幌和预知子的不同[图]
- 竹茹的四大效应与作用[图]
- 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[图]
- 预防及处理流产早知道[图]
- 被挑剔情绪影响到了工作热情[图]
- 可以用白酒洗头吗?[图]
- 莫让维生素变成危身素[图]
- 七个妙招有效缓解工作焦躁症 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[图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