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在于要先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,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近喜爱的人,往往过分偏爱;对于自己鄙视厌恶的人,往往会有偏见;对于自己敬重畏服的人,往往会过分敬重;对于自己同情的人,则会过分偏怜;对于自己轻视的人,往往会有偏见。因此,能喜爱某人却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和不足,厌恶某人却又能看到那人的优点和长处,这样的人是天下少有的。所以民间有俗语说:“溺爱子女的人看不见自己孩子的缺点,盼望庄稼长势好的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茂盛。”这就是说,自身的品德修养不够,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。
解 读
齐家先修身
本章阐述修身和齐家的关系,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都是修身的方法,都属于个体自身可以自足的,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从家庭走向社会,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。其次序逐步由内及外,首先是处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,然后才依次是国家、天下。
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,中国人常说“家和万事兴” ,伏尔泰也说:“对于亚当而言,天堂是他的家;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,家是他们的天堂。”可以说家庭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,处理家庭问题,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。因为人们由于自身所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,就会出现各种感情上的偏私,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和偏见。即使对于一家人,如果不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,那么长幼亲疏之间齐其心、和齐家是不可能的。所以要整治好家庭,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先正己,然后正人。克服感情上的偏私,克服偏见,处事一视同仁。
另外,偏见也是事业的障碍。由于偏见,在处事上戴着有色眼镜看人,疑神疑鬼,就难以做到公正无私。只有克服偏见,公正无私,才能身修而家齐,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”。
读史致用
智子疑邻
《韩非子》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。宋国有个有钱人,他家的墙壁因为天降大雨而坍塌了。他儿子看了说:“这个坍塌的墙壁应该赶紧修补,不然的话,晚上肯定会有贼从这儿爬进来偷东西。”邻居家有个老人正好也看见墙坏了,就劝这人赶快修补起来,不然肯定要丢东西。但是有钱人根本不听他儿子和邻居的劝告。结果这天晚上,果然有贼从墙壁坍塌的地方爬进来,偷走了大量财物。于是这个有钱人和他的家人都夸奖儿子聪明,有先见之明,但却怀疑盗者是邻居家的老人。